德国人二战知道伞兵是用抑制火力的FG42自动步枪(或机枪)供应的,但毕竟前卫步枪弹的自动射击不受控制,结构过于复杂和昂贵。

外加德国人自打克里特岛之后就没怎么玩空中大撒兵,所以FG42并算不上成功。

而在战后,一名逃到英国的波兰枪械设计师寇萨科则根据盟军缴获的FG42开发了它的无托版本,寇萨科EM1,这把机枪上还能看到不少ZB26的一些元素,这个等会说。

照例先解释名字,EM是试验性Experimental Model的缩写。所以全名得叫寇萨科EM1轻机枪以和英国人另外两把试验性的EM1/2无托步枪区分。但为了写起来方便,本文中EM1就是寇萨科轻机枪。

它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取代沉重的布伦轻机枪(10.3公斤),而且无托的设计可以在保持枪管强度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缩短枪的总长,减轻枪的重量。但很奇怪的一点是EM1的总长度有1105mm,比FG42-2的1060mm还长,枪管也都是520mm这个级别,重量也差不多都是5公斤出头。有点让人费解…难道FG42的长度是拆了枪口制退器,而EM1是算上制退器?这个我不知道,希望有有大神能评论区解释。

但不管怎么说,它的重量和尺寸比布伦是要好的太多了。EM1的内部结构原理和FG42差别不大,但不能说是完全照抄。同样是导气活塞、同样是对称双凸榫的旋转式闭锁。但有些无关紧要的细节有点区别,比如FG42的枪机闭锁时顺时针,而EM1是逆时针。

操作模式上也类似,快慢机和保险的样式都一样。但是握把和扳机位置有区别,拉机柄也一个左一个右。两者都是在半自动模式下闭膛待击,精度好。全自动模式下开膛待击,散热优。两者都有导气孔大小调节装置,方便在适应不同的环境。甚至他们两的准心照门都长得一模一样,还都可以折叠。

估摸着寇萨科也知道德棍当年的FG42全自动模式下和一条狂躁的野狗一样难驯,所以它将EM1的射速降倒了450-500发/分钟。由于它发射的是7.92mm毛瑟步枪弹,而且它的枪管长度也和98K差不多,所以初速也就740m/s左右,和98K半斤八两。

枪口的喇叭形消焰器很有捷克ZB26的风格,而装载7.92毛瑟弹的弹匣我估计就是拆ZB26的用。

不过最终这款武器并没被接受,除了比如击针力度不足,后坐力缓冲不理想之类的细节外,也和英国人在战后考虑相对较小口径的7mm高速弹有关。虽然这款EM1并不算成功,但它的布局和活塞结构也为后来的EM2突击步枪提供了一些经验。

1.《fg42专题之【奇妙的枪支故事】FG42的武卓弟弟,腐国CORKOI EM1轻机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fg42专题之【奇妙的枪支故事】FG42的武卓弟弟,腐国CORKOI EM1轻机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14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