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胡雨佳胜于开州王高洁马毛巾。

在国际军事比赛-2021“中国库尔勒地区‘安全环境’”项目比赛中,中国陆军参加队飞跃了车轮本国桥。

赵煜 摄

初秋的库尔勒,依旧酷热难耐。在戈壁滩的热浪中,“国际军事比赛-2021”“安全环境”项目的最后一场接力赛打响了。

“安全环境”是一项对参赛选手体能要求极高的比赛,在高温中,队员要在全程佩戴防毒面具和穿防毒服的状态下越过12道车辆障碍和12道人员障碍,并完成机动驾驶、化学侦察、辐射侦察、洗消作业等内容。在供氧量不足60%的情况下,冲过终点的那一刻,选手的体能往往已经到达极限。

第一轮比赛接近尾声,当最后一名中国参赛队员冲过终点,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队员们在终点展开五星红旗,一直在候赛区备赛的“3号车组”的驾驶员辛伟浩也湿了眼眶。作为与参赛队员并肩作战的战友,大家一路走来的不容易,他感同身受。

按照规定,“安全环境”项目比赛只有两个车组上场参赛,“3号车组”的成员是团体中的“备赛队员”。除了不上场,他们和在场上拼搏的参赛队员们没有任何不同。一样艰苦的训练过程,一样优秀的训练成绩,但在站上赛场的前一刻,他们转身,收敛锋芒,成为团队中的坚强后盾。

起跑:每一步都拼尽全力

“3号车组”队员辛伟浩正在练习。席福禄 摄

从几百号人中脱颖而出走到最后,回忆这个过程,“3号车组”的队员们都说,这是他们一辈子难忘的记忆。驾驶员辛伟浩,驾驶技术高超,但体能上却稍显逊色。第一次的体能考核,他排了倒数,当天就没睡着觉。面对不足,他能做的就是不断地训练、训练、训练……“从穿上防毒服的那一刻起,身上的衣服就没干过,一拧全是汗水。”

同车组的辐射员吴飞,是辛伟浩“羡慕”的对象,他是旅里的训练尖子,取得过“400米障碍”全旅第一的好成绩。但对吴飞来说,也有属于自己的难题。“安全环境”项目比赛考察点众多,只有一项体能出色也难以走到最后,专业上,吴飞需要加强的地方还有很多。而侦毒员程友亮,在训练的时候始终要戴着手套操作“精密”的器具,只要摘下手套,就能看到他那双被泡得发白的手。

天不亮就起床训练,中午“全副武装”吃完饭后再回训练场,晚上熄灯后再偷偷出去“补课”,睡前仔细总结不足,思考分析。三个不服输的小伙子在不断的自我鞭策下,一趟趟练习,一遍遍总结,一点点进步。憋着一股子敢上敢拼的劲儿,他们在一次次考核中证明了自己。“我们一直相信,只有足够的付出,才能保证赛场、战场上的万无一失。”

转身:遗憾,但也没有遗憾

“国际军事比赛-2021”中国库尔勒赛区“安全环境”项目比赛中,中国陆军参赛队在车内进行赛前准备。张永进 摄

临近比赛,上场成员的名单确定了。当得知自己的车组不能上场比赛,三名队员坦然接受,他们迅速调整好了状态,迎接自己的新身份。“有遗憾,但也没有遗憾。能成为备赛队员,也是一种荣耀。”队员们说。

特别是侦毒员程友亮,他坦言:“没想到自己能坚持到最后。”几个月前的一次过障碍,程友亮的大腿肌肉严重拉伤,只能暂停训练。看着队友一天天地进步,自己只能躺着,程友亮内心焦灼万分。他曾尝试重新回到训练场,却被医生制止。为了不拖大家的后腿,他萌生了退出的念头。

一时看不到希望的程友亮想到了放弃,但周围的人没有放弃他。得知此事后,身边的战友、教练都纷纷来开导他,并让他重新燃起了斗志:“大家说得对,既然来了,就要尽最大努力。”不久,程友亮给自己制定了计划。腿受伤了就加练侦毒技能,不放弃每一次的学习机会,与此同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重返训练场。恢复后的第一次全程考核训练,程友亮和队友们配合默契,打破了前一年的比赛纪录。看着队友们充满信任、鼓励的眼神,他知道自己做到了“更好”。

“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想的更多的,不是自己最终能不能上场,而是能不能突破极限,超越自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辛伟浩的眼睛里闪着光,两名队友更是频频点头。面对苛刻的比赛规则,他们一开始处处“犯规”,最后做到了“零罚时”,在考验技术和速度的专业技术上,辐射员吴飞从一开始的用时2分多钟,缩短到了后来的20多秒。当初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都完成了。跌跌撞撞中起步,一路摸爬滚打,他们不断超越着自我。

“备赛队员不能站上赛场为国争光肯定会有遗憾。但能够在背后给予队友们保障和支持,这也是我们一路突破一路前进的结果。时刻准备上场为国争光,我们也感到很光荣。”

坚守:不是个人的光彩,而是集体的荣耀

9月4日,“国际军事比赛-2021”正式闭幕,中国获得“安全环境”团体项目团体第一名。张永进 摄

即使无法上场,备赛车组的任务也是艰巨的。他们将是团队中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上场,就要确保万无一失。不论上场与否,几个车组都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他们是对手,更是相互鼓励、共同进步的战友。

“一个人是扛不到最后的。”辛伟浩忘不了,自己在濒临崩溃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继续向前跑,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看到旁边的战友还在努力,他就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

而优秀总是相互成就的。2号车组的冯波,这名技术一流的驾驶员更是常常让辛伟浩找到自己进步的空间。众所周知,“安全环境”项目的驾驶非常“刺激”,弯道处常常需要加速“漂移”以达到更快的前行速度,想要寻求车辆的极限,就需要在安全行进的前提下,不断尝试突破。这不仅是对驾驶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心理素质的考验。

每当辛伟浩遇到驾驶提速的瓶颈,冯波就会把他拽到自己车上来一场惊险刺激的极限驾驶,让他在副驾驶上看自己如何操作,并鼓励他摆脱心理障碍:“以你的控制能力,没问题。”在冯波班长的激励下,辛伟浩不断尝试突破车辆的极限,并时常与冯波切磋交流,两个人就在互相帮助,互相“竞速”的状态下,不断前行、不断超越。

拉拉队正在为场上的参赛队加油。罗兴仓 摄

训练场上流汗,队员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国际赛场竞速,大家齐心协力、为国争光。当1、2车组的队员站上赛道,3号车组的备赛队员们更是激动紧张,他们密切关注赛场上的每一个细节,发自内心地希望自己能在候赛区坐到最后。那是他们曾经奋力奔赴的赛场,而如今,“不上场”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心愿。

“看着战友们在赛场上拼搏,就仿佛看到了自己在奔跑。”比赛进行到最后,“3号车组”的队员们依旧在候赛区严阵以待。当最后一名队员冲过终点,欢呼和掌声弥漫赛场,他们也终于可以骄傲欢呼,为战友,为自己,为自始至终的团结与拼搏,为那份共属于中国军人的荣耀。

(解放军报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1.《18轮大卡车极限卡车司机2,干货看这篇!不上场的“3号车组”:团结、拼搏,时刻准备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8轮大卡车极限卡车司机2,干货看这篇!不上场的“3号车组”:团结、拼搏,时刻准备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61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