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功名车,水车是前人在征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的卓越劳动技艺,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传为汉灵帝时毕岚造出雏形,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水车利用水力驱动带有可调节的叶片或梯级横木的轮子所产生的能量来运转。水车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中,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槽把河水提升到岸上,对农田进行灌溉。
龙骨水车就是这样一种用于排水灌溉的机械。龙骨水车,因车形而得名。只是,水车为何要做成龙骨,而非它骨?大概除了与祖先龙图腾崇拜有关之外,顶要紧的是,中国民间自古以来即有龙王信仰,乡下总能见到大大小小的龙王庙。在乡民们的心中,龙王是统领江湖四海之主,它能兴风作雨,司掌着一方水旱丰歉。直到现时务农的乡人,一年之中仍要去祭拜龙王庙,以求获得它的保佑。
龙骨水车其结构是以木反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另一端有小轮轴,固定于堤岸的木架上。用时踩动拐木,使大轮轴转动,带动槽内板叶刮水上行,倾灌于地势较高的田中。后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动力的水转龙骨车,利用牛拉使齿轮转动的牛拉翻车,以及利用风力转动的风转翻车。
龙骨水车约始于东汉,三国时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此后一直在农业上发挥巨大的作用。龙骨水车适合近距离,提水高度在1~2米左右,比较适合平原地区使用,或者作为灌溉工程的辅助设施,从输水渠上直接向农田提水。用于井中取水的龙骨水车是立式的,水车的传动装置有平轮和立轮两种以转换动力方向。
它提水时,一般安放在河边,下端水槽和刮板直伸水下,利用链轮传动原理,以人力或畜力为动力,带动木链周而复始地翻转,装在木链上的刮板就能顺着水把河水提升到岸上,进行农田灌溉。这种水车的出现,对解决排灌问题,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初的龙骨水车是用人力转动的,后来我国人民又创制了利用畜力、风力、水力等转动的多种水车。
由于这种龙骨水车结构合理,可靠实用,所以能一代代流传下来。直到近代,随着农用水泵的普遍使用,它才完成了历史使命,悄悄地退出历史舞台。龙骨水车作为灌溉机具现在已被取代,然而这种水车链轮传动、翻板提升的工作原理,却有着不朽的生命力。那一只只回转挖泥的泥斗,就是从水车的提水翻板脱胎而来的。因此一看到挖泥机,人们就仿佛见到了古老的龙骨水车。(转载请注明见道网www.) 见道网传承栏目编辑/赵永静
1.《古老巨龙骨专题之龙骨水车的江南稻田记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古老巨龙骨专题之龙骨水车的江南稻田记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74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