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广济乡境内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燕窝山”石刻是全国现存最大的苏轼墨宝遗址,刻在700平方米的土地上,每一个字都像房子一样大,笔力像龙沙洞一样,是研究苏轼的稀有资料。

3月6日,成都商报记者从眉山市东坡区文管所证实,《眉山市连鳌山东坡遗迹保护维修工程勘察报告与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经编制完成并得到了四川省文物管理局的批准,将于今年4月启动,预计10月完工。

野外石刻风化,在国内外文物保护上都是难题,如何保护苏轼墨宝遗迹?东坡区的做法是,在原址上建造一座占地上千平方的全木质结构的仿古廊榭,铺盖三苏祠同款的瓦片等,再在石刻周围维修栏杆,为石刻遮风挡雨,这在全省尚属首次,完工后,将为省内外地面石刻的保护提供可操作的样本。

项目效果图

建仿古建筑 为苏轼墨宝遗迹遮风挡雨

“不知道‘连鳌山’石刻,连当苏东坡的粉丝都不够格。”3月6日,说起连鳌山石刻,自称是苏轼粉丝的眉山市东坡区文管所长杨宇春就来了精神。

眉山市东坡区是苏轼的故乡,号称东坡故里,既有苏轼老家的三苏祠,也有不少和苏轼有关的文物古迹。

这其中就不得不提连鳌山石刻。其位于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为苏轼青年时代手书。该村连鳌山之阳有一石壁700余平方米,其上刻有“连鳌山”三字。“连鳌山”始凿于宋,清代对字迹曾加深。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清《眉州州志》,民国《眉山县志》均有记载,《蜀中名胜记》中明确记载:连鳌山三字雄劲飞动,大如屋宇,为东坡青少年时手书。数番保护维修,2007年6月,连鳌山石刻被列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连”字长3.15米,宽3.2米;“鳌”字长3.5米,宽3.2米;“山”字长3.2米,宽3米,深度约0.1米。除“鳌”字中间部份有轻度自然剥蚀外,其余都极为清晰。

眉山市东坡区文管所长杨宇春介绍,因其长年裸露在外,受自然损坏、排水不畅和人为因素等,石刻受损,不复昔日光彩。

野外石刻风化,在国内外文物保护上都是难题,如何保护苏轼墨宝遗迹?多番论证后,最后决定采取整体棚户方式进行保护。

根据方案显示,将在原址上耗资超过85万新建占南北走向的爬山廊和敞榭,小青瓦置顶,在建筑内梳理排水系统,加固“连鳌山”周围的栏杆,总面积占地上千平方。

“通俗点说,就是修个仿宋代的古建筑。”在杨宇春看来,此举最大好处在于,传统的保护罩被石刻罩上后,罩内的水汽排不出,湿度增加,不利于石刻保护。修建这样一个仿古式建筑,让石刻周围空气自然流通,最大限度地避免了风吹雨淋,延缓石刻表面风化破损程度。”

杨宇春称,这在全省尚属首次,预计今年10月完工后,不但将为省内外地面石刻的保护提供可操作的样本,还将为苏轼粉丝们提供一个“可观望不可亵玩”的苏轼墨宝遗迹经景点。

杨宇春还透露,这个全国现存最大的苏轼墨宝遗迹和苏洵墓也将于今年一起联合启动申报“国保”工作。

全木质结构 屋面配三苏祠同款瓦片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方案由四川省、眉山市文物局等相关专家现场查看后多次研究制定,成都新方圆环境营造有限公司编制完成。

杨宇春介绍,整个工程坚持“保护第一,不改变文物现状”原则,确保“连鳌山石刻”原有的风貌和构造“修旧如旧”, 再对环境整治等进行整体规划、提升等。在此基础上,整个仿古建筑全部采用手工打造,尽量选择与原构件相同、相近或兼容的材料,使用传统工艺,为后人的研究、识别、修缮留有更大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历史信息。

“在建筑材料上,除了环保、风格等因素外,甚至还考虑有地震等因素,整个仿古建筑除了底座的为石料外,其余都采用木质结构无缝拼接,虽然材质为松木、柏木,但所有木材均要选购一等优品,老龄巨材。”杨宇春打了个比方:万一地震致部件掉下,但因其系木头,也不会对遗迹造成损坏。

在瓦片方面也是如此,之前三苏祠在维修过程中,三苏祠博物馆在全国范围内查找到了手工制作三苏祠房屋上同类瓦片的一个厂家,定制了小青瓦、筒瓦等两类瓦片数十万片。之后,三苏祠的大门、主殿之上,所用之瓦大多出自于此。

杨宇春称,基于该种瓦片的功能和“修旧如旧”等因素考虑,此番修建的仿古建筑上的瓦片,便采用和三苏祠同款的瓦片。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丨蒋麟 摄影报道

编辑丨江亚玲

1.《如龙0风化岛攻略专题之全国现存最大苏轼书法石刻受损 粉丝们想出这样的办法保护》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如龙0风化岛攻略专题之全国现存最大苏轼书法石刻受损 粉丝们想出这样的办法保护》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200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