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税】二战后美军的小武器发展经历了不少波折,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仍然使用“大八蛋”M1加兰半自动步枪,在近20年后的越南战争中,美军已经更换了新枪,但被证明是失败的,接下来一起看看越南战争时期美军轻武器的部署。(大卫亚设)。

越战初期的美军步兵排:30发的黄油枪,20发的M-14

美军在越战时期的装备,以1968年为一个分水岭,其前期主要装备的是M-14自动步枪,不过这型步枪在越南的丛林中,遇到了自己的克星AK-47,随后美军迅速完成了换装,下面我们从美军的连排武器配置来看一下具体的装备。

当时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步兵连, 包含有3个步兵排,1个武器排,1名连指挥官(CO,军衔为上尉),1名连执行官(XO,军衔为中尉),1名上士,1名连机枪上士,1名训练军士,1名宪兵警长,一名行政书记官,另外还有四个看护兵,其中3个步兵排是作战主力。

陆战队的一个排建制45人,主要分为3个班,每班13人,另有1名少尉排长,1名军士(PSG,一般为上士),1名前进观察员,2名通讯员(其中1人跟随前进观察员通讯联络),1名医务兵,其中步兵班的火力配置也比较有趣。

每班13人共分为3个4人火力小组,每个小组设置组长1人,装备有1支M3A1冲锋枪,另外3人都是M-14步枪,其中1人为全自动步枪手,1人为主力自动步枪手,另1人为侦查员。

组长装备的M3A1冲锋枪延续自二战中的M3冲锋枪,这型枪也因外形被美军称呼为“黄油枪”或“注油炝”,其本身设计是为了简化著名的汤姆逊冲锋枪,进一步降低工艺要求和制造成本,于1943年开始装备。

不过这型枪对于美军士兵来说实在“槽点太多”,于是在改为用手直拉枪机后挂,以及其他细节后,1944年时,改进后M3A1式开始服役。

M3A1冲锋枪口径为0.45英寸(也就是11.43毫米),和有名的M1911大威力手枪是一样口径的,另外,该枪还有消音型号,空枪重3.47公斤,全枪在枪托伸开的状态下,长度为757毫米,有效射程为200米,一般供特殊作战部队使用。

而美海军陆战队的主力步枪就是M-14,在M1加兰德步枪基础上设计而来,该枪口径为7.62毫米,使用的是7.62×51毫米北约标准步枪弹,射程800米,具有威力大、射程远、精度较高等优势,不过这些优势也同样带来了劣势。

作为大威力步枪,M-14枪管长22英寸(55.8厘米),全枪长44英寸(约1.117米),重量为8.55磅(3.88公斤),而使用7.62×51毫米子弹的每个弹匣只有20发,火力持续性不够,子弹带多了又太重。

更不随愿的是,M-14的7.62×51毫米子弹,不仅严重火力过剩,更造成了十分大的后坐力,远高于AK-47的7.62×39毫米的中间威力弹,M-14在全自动射击时难以控制,能打出“人体描边大师”都算不错了,于是美军在1967年时就选择了小口径的M16突击步枪。

不过,其实M-14虽然在1968年时就被M-16替换,失去了主力步枪的位置,不过该枪7.62毫米的口径、较远的射程和精准度,还是有利用价值的,于是由M-14改进而来的M-21狙击步枪继续陪着美军在越南。

到了本世纪头二十年的“治安战”中,美军更是发现,对付中距离的目标,小口径M4射程太近,大口径栓动狙击步枪射程过剩,于是M-14“回归”,成为了精确射手步枪。

另外,即便越战时M-16大规模换装,但M3A1冲锋枪其实美军仍有装备,一般装备给车组人员以及后方指挥所的人员,主要是因为这型冲锋枪尺寸较小,便携性更好,火力上和射程上也都优于M1911等手枪。

来自俊赫君的胡说:越战时,美军特种武器是亮点

在越战中,美军步兵班排除了编制装备,一般还有一些其他轻武器,如霰弹枪,当时美军的侦查员大多都配备有伊萨卡M37M霰弹枪,主要是因为当时侦查员一般都走在巡逻队的最前方,作用相当于哨兵,在丛林环境中,近距离遭遇敌人的几率远高于其他人,因此一支火力强,反应快的霰弹枪就显得尤为必要。

M37霰弹枪的历史很悠久,它的滑动枪机式设计灵感源于枪械设计大师勃朗宁,1937年的M37“翎羽”大获成功,在1942年推出了首款M37防暴枪,以及堑壕枪型,成为美军的装备,并还有专供洛杉矶警署的M37DS警用枪(Deerslayer意为“逐鹿者”)。

1.《【m37霰弹枪】专题越战初的美军步兵排:30发的黄油枪,20发的M-14,特种武器是亮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37霰弹枪】专题越战初的美军步兵排:30发的黄油枪,20发的M-14,特种武器是亮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203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