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原件草稿

云南省、县、佐佐浦、苏萨坡、苏萨坡的彝族村庄后面是一片神秘的、叶子茂盛的古老森林,

苏撒坡的彝族人崇拜自然,千百年来祭祀神树神山,在寨后保存下约246亩的古树林。这些树林之所以又厚又密,长年葱绿,是因为密枝林被彝族人视作圣洁之地,村民放牧打柴从不进这片林地,所有树木都是在没有人畜干扰的条件下自然生长,人与自然和谐、物种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念在这儿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密枝林。方云峰摄

踏进密枝林,树木郁郁葱葱,落叶层层叠叠。走进古木参天的古树林,给人一种身处秘境的感觉,每一颗古树在星星点点的阳光下,闪耀着神秘迷人的光芒,仿佛在向你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传说。这里的古树少则几百年,树龄最大的已经上千年了。正因为彝族人对于生命的敬畏,对于树木的崇敬,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地保护,他们这种世代传承的古老习俗与现代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不谋而合。

密枝林,彝语称为“密枝杜”,意为密枝神殿。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四,苏撒坡的彝族同胞都会身穿民族盛装,背着祭祀用品聚集到密枝林祭“龙树”,“龙树”是密枝林里最高大最古老的树,这样的树代表了生命,也托着希望,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村里的毕摩。58岁的周进云和68岁的周世云是村里的毕摩,村里每年祭山、各家的红白喜事都由他们主持操办,村民都很尊敬他们。方云峰摄

周什云老先生是村里的毕摩,彝语意为祭师,村里每年祭祀活动、各家的红白喜事都由他主持操办,村民都很尊敬他。每年农历四月初四这天,周什云都要一个人先进入密枝林进行祭祀前的准备工作。过去,毕摩祭祀都是用明火燃香,整个林子烟雾缭绕,有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后来,为了更好地保护这片森林,毕摩不再使用明火,改为“敬香不燃香”。

密枝祭祀是社祭的原始形态,这主要是由彝族地区过去的环境状况决定的,森林不仅能够给彝族先民带来丰富的动植物食品资源,还能给予人和牲畜庇护,所以密枝林自然而然地成为彝族先民最大的崇拜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逐渐演变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这个古老的民俗活动在现代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立秋,站在树上看斗牛比赛的村民。村里每年都要举办斗牛赛,连其他州市的牛主都会报名参加,冠军可得近万元的奖金。方云峰摄

苏撒坡村民杨朝富说:“我们彝族人认为,密枝林的树木可以保护人类的生命,树木给我们创造了很多财富,所以每一年我们召集两次密枝林传统节日,号召大家保护好密枝林。”

保护生态环境的信念还被具化成了一条条的村规民约:禁止放牧、砍伐;定时清理垃圾;村民小组长组成管护责任人,每月巡逻、检查……全村人民都在为保护密枝林、保护自然环境而不懈努力。

苏撒坡是一个古老的纯白彝族村,因其所处高寒山区沙岩地貌,过去交通不便,缺水严重,经济发展滞后,村民生产生活一直处于贫困线下,多年都是寻甸县重点扶贫对象。随着国家扶贫力度加大,2018年底苏撒坡顺利脱贫并通过国家验收。如今的苏撒坡,水、电、路、网样样通,村民家家有新房,人人笑开颜。

密枝林入口的古树。这棵古树已经400多年了,村民每天都要从这棵古树下到地里干活。方云峰摄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甸沙乡苏撒坡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优先,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发展高山特色农业、风电产业等,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这座封闭的彝族小村也渐渐融入现代化的浪潮,在艰难中逐渐走出贫困,迈上了致富之路。

1.《关于密苏神庙我想说探秘246亩古树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密苏神庙我想说探秘246亩古树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203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