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文来自王欣老师著作《有效写作十三篇》的摘要整理。
这本书主要译介了 The Economist Style Guide 中的英文写作指南内容,并就中文写作进行了迁移指导。
本文虽然对原书有修改,但所有内容都可在《有效写作十三篇》中找到相应部分。若您在读完本文后“意犹未尽”,可在各大书店购买这本书。在亚马逊的 Kindle 商店内,这本书可免费获取。
由于有英文写作和中文写作的两部分指导,所以我会使用“英文:”和“中文:”分别提示内容。若没有提示,即中文和英文写作同样适用。
以下是正文。
1.不要使用被滥用的隐喻
英文:
记住:不要使用被滥用的隐喻。
只有以前没出现过的隐喻,才可以唤起人们的新鲜感,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
但是很多隐喻,常常被滥用,最后变得缺乏新意。
不过需要注意,有些隐喻已经成为日常词汇,可以正常使用。
中文:
汉语对隐喻比较宽容,我们常用的成语在日常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即使是在中文语境下,也会有文字缺乏新鲜感,成为陈词滥调的问题,这点要非常注意。
2.用最少的词,讲最明白的事
英文:
“短词是最好的,如果又短又老,那就是最好中的最好。”——丘吉尔
比如:
用 let,不要用 permit
用 but,不要用 however
……
在非文学性质的英文文章,尤其是议论文文章,用词是越简洁越好。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包括英语老师,和英语考试的改卷者普遍仍然持有“喜欢辞藻华丽的文章”这一观点。
然而在真实的英文世界中,词汇越复杂,越不好。请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这点上注意。如果您仍在上学,恰好遇到那种,说要换更高级词汇的老师,请在心里默默说一句:“这个老师真垃圾。”
中文:
对中文而言,用词方面没有太多规范,但整体来说,语言上的要求是“精简且清晰”。
这里有个小技巧,我们在中文写作中,可以适当运用那些几个字,就能包含很多内容的古汉语诗、词以及文句。
3.能删掉的一定要删掉
英文:
“总的来说,要简明。想乏味就什么也不要去掉。”——伏尔泰
01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我们会使用形容词。但很多用来强调程度的形容词,其实可以去掉:
比如,句子中的 very,如果删去,表达起来可能会更有说服性。
02 很多词都可以缩减,使得表达更清晰:
strike action→strike
cut→cutbacks
track record→record
……
03 动词后的介词尽量删掉:
相遇是 meet,不是 meet with
被收购和出售是 bought and sold,不是 bought up and sold off
预算被削减是 cut,不是 cut back
……
04 有些词是根本没必要的:
top politician 直接可以写成 politician
top priority 直接可以写成 priority
most probably 直接可以写成 probably
the fact that 直接可以写成 that
……
05 特别注意,community 是最好不要出现的词:
black community 其实就是 Blacks
bussiness community 其实就是 businessmen
homosexual community 其实就是 homosexuals
……
06 有些词还要注意是否恰当:
heart condition 还是 bad heart?
near miss 还是 near hit?
positive thoughts 经常是 optimism
……
说明:以上有省略号的部分,都在原书中有更多例子。
中文:
01 中文经常有“某某性”,比如“现代性”、“革命性”等。其实这个“性”字完全可以去掉。
02 “进行”、“通过”这种词,除了让文字冗长,没有实际用途,全部都可以去掉。
03 在中文语境下,绝大部分“的”字都可以删除。
4.尽量用“主动”,别用“被动”
原则:用主动语态,而不要用被动语态。
原因:被动语态的主体是“被作用的对象”,而“主动作用的对象”的相关信息,在被动语态中常常被隐藏,甚至忽略。
其他:这也是中外政府文件常常用被动句的原因之一。
5.语言要通俗,尽量不用外来语、术语和行话
01 尽量不要用术语。要用可以替代的、准确且通俗的词汇代替:
如果要用,一定要在特定的语境下使用,且要尽量在后面解释说明(不过,解释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不用术语也可以了)。
一定要注意下面两条:
1. 不要用术语让无关紧要的事情,看起来“重要”。
2. 不要用术语去改变事实本来应有的面貌。
02 除非母语无替代词,否则不用外来语。
03 行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6.要得体,不要粗俗
01 俚语和隐喻一样,偶尔使用才有效果。
02 不要让读者猜测到你将要使用的词:
比如:中国外交部最喜欢的词——“谴责”。
03 不要有太多的套路,行文尽量新颖。
04 少用流行词。
05 用词要准确,而不是用什么地方都能套用的词:
问题可以被 answered
议题可以被 discussed
难题可以被 solved
困难可以被 dealt with
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用 address
7. 关于句法
01 别写双重否定句。
02 尽量写短句。长句要清楚流畅,否则别写。
03 一个段落代表思想的一个点,要切题,且与上下文有逻辑联系。
04 一段话,一般不要只有一句话。
05 写作最关键的地方,是思路要清晰:
George Orwell 说过:
“一个细心的作者在写每一句话时都应问自己四个问题:
我想说什么?
可以用什么词来表达它?
什么意象或者成语可以把它表达得更清楚?
这个意象够不够新鲜?
也许他还该问自己更多两个问题:
可以写得更短吗?
行文丑陋的地方有没有办法避免?
8.用该用的,不用不该用的
英文:
01 少用形容词“important”:
如果要用,那就还要说明:为什么重要?对谁重要?
02 不要动不动就用“-style”:
把你想用“-style”形容的东西,先解释清楚。
03 少用“locate”来表示位置,直接“in”或“at”就能够说清了。
中文:
以上得到的启发是:
1. 形容词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可以转换为更具体的事实描述,这样文章更具体有力。
2. 不要乱用词汇,要正确地使用并连接。要记住:文章意思是组织出来的。
9.关于省略
英文:
01 首次使用专有名词的前面,要用全称:
除了:
1)简称比全称更常用(BBC)
2)全称无法让读者获得更多有用内容(DNA)
02 随后的文章中,还是要避免过多使用简称:
为了避免文章中出现太多字母,常用“指示词”来指代即可。
中文:
01 中文里,首次出现的专有词,尽量先写出全称,然后在括号中写简称,即:(下称 XXX)
02 在中文语境里,如果首次出现的机构是人们熟悉的,可以用简称。但要多追加一句注明全称。
03 永远不要笼统地说:“根据相关规定”,要指出具体是哪一条规定。
10.头衔/称谓
英文:
01 原则:得体。
用其本人自称的称谓来称呼他。(但有时,本人自称的称谓不适合,请自行斟酌)
02 第一次称呼的时候,不要用“某某先生”、“某某部长”,直接称其名字就可以了。
中文:
01 首要原则是平等,直呼其名即可。
02 需要的时候,可以在名字前加上头衔,比如“能源部长李四”,但是不要出现“李部长”这种称谓。
感谢阅读,若文章对您有帮助,欢迎收藏与朋友一同分享~
1.《英文行云流水,中文谈笑风生|10个秘籍成为英语+汉语创作高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英文行云流水,中文谈笑风生|10个秘籍成为英语+汉语创作高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166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