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吐痰。因为经常能看到很多人吹美军子弹链M249航班的火力持续性。特别是有节奏的95班,因为在遇到M249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火力完全下降。

我觉得吧,你拿个弹匣/弹鼓供弹,枪族化的班机去和一挺开膛待击+弹链供弹的机枪比本身就是不合适的,他们两的战术用法就不一样。所以这篇,和大家聊聊M249的诞生背景,这样大家可能会能理解为啥在枪族化班机如日中天的70年代,FN公司会推出一款弹链供弹的小口径机枪。

咱们先从名字去看,249这个数字编号暂时没看懂命名规则,但SAW的意思是Squad Automatic Weapons(班组自动武器)。可能有很多人觉得奇怪,美军70年代不已经装备了全自动的M16A1了么?为啥还要特地给班机起个SAW的名?

按我的理解,SAW正如同当年的BAR一样,强化的是班组火力优势,美军是从功能性去命名,咱们不要死抠Automatic这个字眼不妨。

言归正传,M249的本尊是比利时FN公司推出的minimi机枪,minimi是法语Mini-mitrailleuse的简称,意为迷你机枪或者小型机枪。为啥他们用法语捏?因为FN公司位于赫斯塔尔,这地方属于比利时列日市,而列日又是法语区。

在70年代,各国要不就是没有班用机枪(比如美国,当时班组里一水的M16A1,唯一能算得上机枪的M60属于排级编制,但太重,不轻便)

要不就是突击步枪Plus(比如苏联,用于AK同枪族的RPK,但下图已经是5.45那批AK 74家族,没找到AKM+RPK的步兵排组织图)

然后问题来了,美军难道没考虑过枪族化的班机吗?其实是有的,在1964年的时候美国就研发过一批重枪管、带两脚架的M16 HBAR(Heavy Barrel Automatic Rifle),但他们的需求和苏联有点不一样。

咱们要考虑到,苏联在冷战期间主张的是机械化、大纵深一波平推,考虑的战场也多是东欧大平原,因此步兵班排级的火力可以依靠装甲车上的机枪机炮来补充,而步兵班对于火力持续性的需求并不那么大。

反观美军当年还陷在越战的泥潭里,那些丛林山丘的压根没办法机械化,因此很强调单兵班排级的大火力。当年越战时美军缴获越军PRD之后开心的一P,甚至截短枪管变成一支纯粹的“子弹泼射器”

也就从这会儿开始,美军开始觉得即便是普通步兵班,也是需要弹链式的班机来提供足量的火力输出,压制敌人不嫌子弹多。他们甚至还给M16 HBAR加过弹链盒

但问题又来了,主要是出在弹方面。80年代之前,美军的制式小口径弹药是5.56mm M193铅芯弹,这种弹没有硬质弹芯,穿透力很渣。但机枪本身就得考虑到远距离杀伤力,尤其是800米外得能打得穿钢盔,但这简直是为难M193弹,所以小口径班用机枪的计划就暂时被搁置了下来。

然后我们把视角转到比利时,FN在研发Minimi时的初衷就是看到美军在越南对班用自动武器那副饥渴嘴脸,但苦于弹不行。所以他们一边造枪,一边也在捣鼓新式的SS109弹,这种子弹前端是硬质钢芯,后部是铅,保留了入体之后易碎裂的特性同时也增加了侵彻力。而且对应的枪管缠距也变得更短,让子弹能够充分旋转增加稳定性,这样一来Minimi在800米距离上也能穿透M1钢盔,至少被美军给注意上了。

随后就是1980年的北约小口径步枪弹选型,比利时SS109击败包括美军XM777、德国4.75无壳弹、英国4.85mm微口径在内的一票对手成功入围,给FN Minimi的普及打下基础。

在随后就很顺利了,FN minimi虽然是弹链供弹的传统机枪。但重量控制的很好,裸枪仅7.1公斤(当然,和苏联没得比,人家的PKM作为全威力通机,重量才7.5公斤),虽然在沙尘泥浆等可靠性测试上不是很令人满意,但当时另外两个竞争对手是M16HBAR以及HK的滚柱半自由HK23…这两的可靠性更加渣,所以minimi成功被美军选为下一代班用自动武器,并最终被命名为M249。

总的来说,M249作为弹链式班机就当时而言有些非主流,但研发背景确实基于美军的作战需要,如果换成另外国家,或者美军没打越战,我想大概率是不会出现这么一种武器。而美军最终选用它则和SS109弹入选北约通用小口径弹以及竞争对手比它更烂有着直接关系…

害,比烂谁不会呢。

1.《m249机枪专题之班用机枪中的另类大哥,M249 SAW出生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249机枪专题之班用机枪中的另类大哥,M249 SAW出生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cxvn.com/gl/djyxgl/203676.html